道德經素解之知足常足
第四十六章知足常足
1【原文】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2【白話解】
此章承前面幾章的意思,闡述不知止足的危害。前面講爭強好勝,作強梁欺壓百姓不會長久。如果爭強好勝就會兵戎相見了。世人本性具足一切,還有什么需要向外求的呢?不求的自給自足,才能常足。老子勸誡世人說清凈無為之益,多欲有為之害,人君當以知足自守。大道行于天下的時候,天下太平無事,兵甲和戰馬不用。戰馬只是用來糞田而已。上古的時候有道的君主,清凈無欲無為,很少騷擾百姓。千里馬雖然能夠走到千里之外,但是如果不是有人騎著它,它也不會自己跑到千里之外。如果沒有世人的欲望驅使,戰馬只是農用而已。天下失去大道的時候,世道混亂,戰馬就會在郊外興起了。君主就會挑選能征善戰的士兵,挑選善于奔跑打仗的戰馬,打造堅硬鋒利的兵器了。天下的老百姓安居樂業,兵甲不用卻走馬治農田??墒堑搅死献拥哪甏?,世衰道微,缺少了賢明的君主,諸侯暴亂??梢韵胂螽敃r幾百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誰都不服誰,大家都想爭強好勝,兼并對方的城池,掠奪對方的財物。這樣戰爭和殺戮不斷。周武王滅商后,以禮治國,打開矩橋糧倉、解露臺安撫百姓,天下太平。武王也可以高枕無憂了。于是收槍入庫,華山腳下放馬,果木林里放牛了。天下最大的罪過,莫過于追求物欲了。如果君主追求物欲,被物欲遮蔽了,就會背道而馳了。天下最大的災禍,莫不過于不知足了。如果世人在物欲前面不知道止步,不知道滿足,就會危險了。小路上可能會有一些很好的風景,不妨看一看,但是如果在小路上走的遠了,可能就會陷于泥濘和危險了。天底下最大的過錯,莫過于想得到名利了。因此只有知曉自性自足的人才能常足。只有具備一顆自足的心的懷道的人才能常足。欲得的原因是心不知足。如果不知足的在于心,何日能夠知足呢?正所謂欲壑難平,如何能夠填充無止境的欲望呢。世人貪得無厭,不知道停止,沒有止步的時候了。然而自性之中具足一切,不需要增加一分,也不需要減少一分。

象征身份地位的西周時期玉璜組佩,貴族用于宴飲的漢代青玉耳杯……今日上午( 12月23日), “玉見美好—佛山民間收藏玉器展”在梁園拉開帷幕,展出200多件(套)民間收藏古代玉器。
△佛山市文廣旅體局副局長應如軍、禪城區文廣旅體局副局長劉芳、佛山市博物館館長曹學群以及各區國有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同行、眾藏家參加開幕式。
展品可媲美國家級館藏玉器
本次展覽一共展出202件(套),以時間為軸線,共分為四個單元,涵蓋了禮儀、喪葬、裝飾和實用玉器,上下跨度八千年左右。其中,有裝飾兼具禮器功能的興隆洼文化玉璧、用于祭祀的紅山文化玉龜,象征身份地位的西周時期玉璜組佩、貴族用于宴飲的漢代青玉耳杯,還有現代的翡翠擺件。這些展品年代貫穿古今,它們所展現的源遠流長的玉文化底蘊以及精妙絕倫的雕工,令人驚嘆。
△翡翠松竹梅筆插
“我提供了29件漢代以前的高古玉參與展覽。本次展覽的所有展品都是專家團鑒定過的‘真品’,其中有不少是可以媲美國家級館藏玉器的珍品?!庇衿魇詹丶掖砀收坐櫛硎?,希望通過玉器的展覽,讓更多市民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
應如軍對本次展覽表示了肯定。他表示,佛山市博物館先行先試,以“玉”為主題舉辦了本次展覽,為即將于12月27日至29日舉辦的“2019佛山博物館文化周”活動打響了頭炮?!氨敬握褂[的展品來自數十位的民間收藏家,他們把精心收藏的藏品呈現到市民面前,讓我們足不出戶佛山能能夠感受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燦爛?!?應如軍說。
本次展覽由佛山市博物館、佛山市文物鑒藏家協會聯合主辦,佛山市禪城區名薈藝術館承辦,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佛山市三水碧玉豐珠寶有限公司協辦。
專題講座教你鑒別玉器
本周六(12月28日),佛山市博物館還會邀請國家文物進出境玉器及雜項類責任鑒定員、廣東省文物鑒定站副研究員趙敏女士開展《玉器鑒定與辨偽》專題講座,與聽眾分享交流玉器鑒定與辨偽的基本知識,引導大家理性收藏。同時,為了真正讓文化遺產 “活起來”,豐富孩子們的寒假生活,展覽期間,佛山市博物館也將在梁園以及佛山三水碧玉豐玉雕基地舉辦“美玉傳情——玉雕親子體驗活動”,讓小朋友們親手體驗玉器的部分制作過程,欣賞玉石之美。
展覽貼士:
門票:10元/人(周六免費開放)
開放時間:9:00-17:00
地址:松風路先鋒古道93號
第四十八章為道日損
1【原文】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故取天下常以無事。乃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白話解】
前章說足不出戶可以知天下,這一章說無事足以取天下。春秋戰國的時候,諸侯王都有稱霸天下的野心,很多人都想奪取周朝的天下。圣人老子勸誡世人以無事取天下。如果用兵甲有事來奪取天下,是不會長久,也不會成功的。天子自有天命,天命不可違背。如果德不配位,只會自取滅亡,不會長久了。假如諸侯王們都能夠以無事取天下,世上不就太平了嗎?這也是圣人老子慈悲世人的教法。做學問的人每天都有進益,修道的人每天都精進修行減少業障。做學問的人以學到的知識為榮,以孤陋寡聞為恥辱。修道的人則是減少自己的物欲,減少自己的知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以什么為最大最重要的事情呢?可能放在人生百年來看,只有生死是大事,其它的可能都是閑事來的。修道了脫生死不能不說是人生的大事。人的壽命按照百歲計算,也就是三萬多天。過一天就少一天,就接近死亡一天。如同水缸里面的魚一樣,水缸在不斷地漏水,總有一天水會漏完的,魚兒就會死去了。魚兒在魚缸里面游來游去的時候,有什么好覺得快樂的呢?為道修行的人,減少情欲,去除知見,學到愚時方是賢。日新日日新,堅持去除情欲,增長智慧可以稱之為損。情欲忘了,連智巧也泯滅了,因此說又損。把情欲減少到了無為的程度。但是世人不要又被無為所束縛了。大道是損有余而補不足的。那方面減少了,其它方面就補回來了。如果能夠做到無為,就沒有什么不能成功的了。如果有為的想成功,反而成功不了。不斷地減少物欲,這樣心不隨物轉,把私欲滅盡了,可歸于無為。正所謂我無為而民自化。前面說無為而無不為。無為就無事。無為而能取天下并能安天下。取天下的人,貴在于常以無事。治大國如烹小鮮。無事,那么就無欲。欲望是罪過的根源。如果君主無欲,那么百姓清靜自化。無為就無事。有為就多事。無為而無不為。有為就有不為了。有為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假使有事就會有物欲。有物欲就會擾民。徭役賦稅重了就會失去人心。人心既然已失去,就會眾叛親離,這就是為什么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