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城民企挑起外貿大梁
今年前2月外貿進出口超370億元
昨日(22日),佛山海關駐禪城辦事處發布了今年前2月禪城外貿進出口數據。據統計,2022年1月~2月,禪城區外貿進出口總值376.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2.3%,占同期佛山市外貿總值的29.6%,在佛山五區中位列第二。其中,出口362.1億元,增長4.8%;進口14.2億元,下降36.6%。
從貿易方式來看,一般貿易占比逾九成。1月~2月,禪城區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346.7億元,增長14.7%,占同期禪城區外貿進出口總值的92.1%;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9.9億元,下降39.1%。
主要進出口商品方面,1月~2月,禪城區機電產品出口142.8億元,增長0.2%;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124.8億元,增長1.3%,其中紡織服裝出口35.6億元,增長2.3%。同期機電產品進口4.9億元,下降22.6%;鉆石進口2億元,下降62.8%;初級塑料進口9885萬元,下降5.3%;消費品進口9035萬元,下降45.2%。
主要貿易伙伴方面,1月~2月,禪城區對東盟進出口81.5億元,增長27.8%;對美國進出口74.1億元,增長15.3%;對歐盟進出口52.1億元,下降3.2%。此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50.9億元,增長21.4%;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113.5億元,增長18.6%。
佛山海關駐禪城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民營企業占市場主導地位一直是禪城區外貿發展的一大特點,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印發一系列外貿政策的疊加扶持下,其主體活力持續增強,同時不斷提升產品質量,以適應國際市場,1月~2月進出口額占禪城區外貿總額比重較2021年提升6.2個百分點,達到96.1%的高位。
為促進外貿穩增長,不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今年以來,佛山海關駐禪城辦事處積極主動為企業提供高質量服務,多措并舉助推禪城區外貿實現增長。如針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通過設立聯絡群,安排專人負責跟進RCEP證書咨詢,及時響應企業需求。同時還成立了中藥材出口服務保障小組,為轄區企業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及時解答企業出口相關疑問,提供預約申報、政策宣講和遠程技術指導等一系列服務。
佛山海關駐禪城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海關將繼續貫徹落實促外貿穩增長具體工作部署,持續推進“兩步申報”“兩段準入”等海關業務改革應用程度,積極探索與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相適應的海關監管模式,引導服務外貿企業充分享受RCEP等政策紅利,抓住機遇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22日,禪城區政協副主席劉志誠帶隊到社區、疫苗接種點、車站等場所走訪,了解基層一線疫情防控工作情況。
劉志誠首先來到位于禪城區朝安南路的豐收街。此處是祖廟街道7個新冠疫苗固定接種點之一?,F場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的相關規定有序開展工作。
除了固定接種點,祖廟街道還根據實際情況設立多個流動接種點,方便市民群眾接種新冠疫苗。另外,祖廟街道租用了2輛公交車,作為新冠疫苗便民接種車。
當日其中一輛新冠疫苗便民接種車就開到了白燕社區?,F場看到,車廂內部分座位被改為接種臺,還有存放疫苗用的冰箱等相關設備?!安挥貌紙?,車到即可開打,很方便?!弊鎻R街道有關負責人說。據介紹,通過近段時間的宣傳發動,祖廟街道60歲及以上老人的第一針新冠疫苗接種率已超過80%。
“便民接種車的做法很好,大大方便了市民群眾,也調動起群眾的積極性?!眲⒅菊\說。
最后,劉志誠走進鴻運汽車站,詢問駐守站內的永安醫院醫護人員的工作情況。據悉,從去年10月開始,永安醫院的醫護人員就進駐鴻運汽車站,按照三班倒,對來禪相關人員開展核酸檢測。至今,該點已為1萬多人次進行核酸檢測。
“醫護人員是當代最可愛的人,你們辛苦了?!眲⒅菊\對現場醫護人員表示感謝,并希望他們在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護的同時,以最嚴標準和措施做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筑牢外防輸入屏障。
適安里古建筑群中的非遺體驗區。
歷史建筑之于一座城市的意義,已經無須贅述。一棟有獨特故事的老建筑或一個有特殊風貌的街區,都蘊含著一座城市的“根”與“魂”。
近日,佛山日報記者走進梁園北側適安里古民居群。從適安里古民居修繕工程中,我們可以窺見歷史文化名城佛山老城區的歷史建筑、歷史街區活化脈絡,也對這些歷史建筑從“活”到“火”充滿期待。
去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堅持以用促保,讓歷史文化遺產在有效利用中,成為城市和鄉村的特色標識和公眾時代記憶,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實現永續傳承。
對于“最佛山”的禪城來說,如何做好歷史建筑活化,確實考驗功夫。
禪城濃縮佛山歷史建筑精華
歷史建筑既要“用”也要“?!?。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佛山的中心城區,禪城區是明清“四大聚”佛山古鎮的所在地,從明清時期開始,一直是佛山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這讓禪城擁有當時最潮流、最精美的建筑,如祖廟、梁園、適安里古民居群,以及佛山第一座銀行、第一座大酒店都落戶于此。
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禪城區的歷史建筑,部分得不到較好保護。
所幸的是,近年來,歷史建筑保護越來越受重視,關于文化工作的部署在佛山市、禪城區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所占篇幅也越來越大,禪城區更提出要推進歷史建筑、文物場館、特色街區等串珠成鏈,形成“一主多支”的嶺南文脈軸線。
在這條軸線中,歷史建筑毫無疑問是整條嶺南文脈的關鍵點,歷史建筑修繕的情況,決定著這條嶺南文脈軸線的深度與厚度。
歷史建筑修繕考驗慢功夫
歷史是厚重的,文物修繕需要的是“繡花式”的慢功夫。
蘇州用“雙面繡”來形容對古城修復的細致度。單單是一座顧廷龍故居的修繕,施工隊就花了整整兩個月詳細勘察,仔細研究遺留下來的磚雕門樓、屋架、樓廳、石刻、磚刻門匾、用料形制、工藝技術,并繪制成厚厚的勘測及修繕設計圖紙。為找到一塊合適的太湖石,施工人員幾乎跑遍周邊的石材基地;為找到一棵能匹配古宅“氣質”的桂花樹,則接連十幾天都往苗圃市場跑……
而在佛山祖廟百年大修的工程中,大量的灰塑需修復和重新上色,工程邀請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曾三次參加廣州陳家祠灰塑修復的邵成村,主持祖廟灰塑的修復工作,并使用天然礦物顏料進行重新上色,在古建筑修繕中如此大規模使用礦物顏料,這在廣東乃至全國都屬首次。
修復歷史建筑,需要有情懷。一位歷史建筑修復專家不止一次感嘆,傳統工藝的手藝人越來越少,傳統材料也越來越難找,歷史建筑修繕既需要資金,更需要智慧。
近年來,禪城區采取政府財政資金、社會出資相結合的方式,對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文保單位進行分年分批修繕,確保文物安全。梁園、適安里古民居群、任圍等珍貴歷史建筑、歷史街區,都逐步得到了修繕保護,成為禪城嶺南廣府文化最生動、最直接的體現。
活化歷史建筑需要快節奏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當歷史建筑以“修舊如舊”的方式完成了修繕,預示著它第二次生命的開始。
近年來,佛山提出要按照活態遺產要求提升改造蓮升片區、南風古灶片區等重點區域,讓歷史建筑、特色街區、民俗印記串珠成鏈,構建嶺南文脈軸線。禪城區也提出要建設高品質嶺南文脈軸之城,建設大灣區首個“嶺南非遺天地”,打造嶺南文化展示窗口。
相比起歷史建筑修繕的“慢”,歷史建筑的活化更需要“快”,甚至需要在建筑修繕的啟動階段,就要考慮如何把歷史建筑與城市經濟發展、居民的生活相結合。以蘇州為例,其對全市文物建筑進行摸查后,出臺了近20部文物保護地方性法規規章,初步形成與國家、省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規體系,為蘇州建筑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提供政策支撐。
在保護與改造的探索之路上,經濟效益和保護古建如何有機結合,同樣是一個需要考量的重要命題。
對于歷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修繕和后期利用設計同步十分重要。廣州近代洋行碼頭倉庫區的誠志堂倉庫建于清末,民國時期重建,是廣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筑。2018年,廣州市想方設法破解活化利用難題,建立起業主單位、設計單位、政府部門組成的團隊,歷時6年多,投入4000多萬元,將誠志堂活化后成為太古新蕾幼兒園,把原真性修繕與適度性改造有機融合,也補全周邊小區幼兒教育服務短板,成為區域重要的公共服務設施,每年提供幼兒學位120個,解決就業崗位100個。
誠然,禪城區的歷史建筑和歷史街區的基礎設施、產業層次等亟待優化提升,如何在全面保護前提下,有機更新和活化利用就顯得十分迫切。令人欣慰的是,禪城已經在探索中不斷累積經驗,無論是人氣爆棚的嶺南天地,還是剛剛完成改造的任圍、適安里等片區,禪城都在探索以不同的形式,活化歷史建筑、歷史街區。
相信不久的將來,嶺南廣府文化將在禪城的各個歷史建筑、街區內,動起來、活起來、火起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