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丹灶非遺項目再“添丁”康體書法!蘇村拜斗!
日前
南海區人民政府公布了
第七批區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丹灶的漢字書法(康體)、蘇村拜斗
兩個項目正式入選!
至今,丹灶鎮共有九大非遺項目
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這兩個非遺項目
PART.01
漢字書法(康體)
丹灶鎮位于佛山市南海區西部,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先生的故鄉。
1888年康有為隱身在北京南海會館的“七樹堂”汗漫舫,專心探究書藝,撰寫出至今享譽海內外的書法理論巨著《廣藝舟雙楫》,對中國書法碑學研究和推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康有為善作擘窠大字,碑帖兼融,寫出渾厚大氣、風格獨特的“康體”??涤袨榈男⌒袝鄬懙皿w勢開張??刁w書法有兩大特色是最值得稱美的:一是圓筆,二是大器。
康氏大力提倡學北碑,他指出“書法之炒,全在運筆”,在創作實踐上純用圓筆。以圓筆作碑體,其來由有二:一是運帖入碑,這種圓筆,傳自他的老師朱次琦,也是帖派書家的老本領;二是取自少數的圓筆碑刻,他所推崇的摩崖石刻《石門銘》正是魏人圓筆的典范。以圓筆作碑,消除了北碑中習見的干硬板滯的缺點,筆勢更顯得靈動開張。
康有為的門生梁啟超、徐悲鴻、劉海粟和蕭嫻等,都追隨先生從碑版中尋找到新的藝術源泉和養分,并通過各自的藝術修為和藝術創造,在繼承發展碑學和“康體”書法中各有所成。而李瑞清、曾熙、于右任等人在康有為碑學思想影響下,集多家大成,作品不拘一格,超然脫俗。
作為康有為先生的故鄉,丹灶的書法傳承有著良好的民間基礎,群眾書法活動蔚然成風,書法愛好者遍布全鎮。
PART.02
蘇村拜斗(民俗)
在南海區丹灶鎮銀河蘇村經濟社,流傳著一項獨特的習俗“拜斗”活動,每年都吸引周邊過千名市民參加。
蘇村歷史悠久,人地杰靈,是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的家鄉。公元1131年,為避天災地劫,由貢生羅貴申報朝廷蘇懷遠任先鋒,贈“武功首弟”令旗,金斗一個,帶領珠璣巷三十三姓97戶人家集體南遷,率先在西樵山上游南海古銀河兩岸定居(即現時的蘇村天后廟附近),開村建業。
“斗”是古代的吉祥物,是古代市制容量單位,是量糧的器具,嶺南人通常習慣用圓形八字斗,用杉木做成,顏色為紅色,并視其為神圣物,是上天賜給民間的如意吉祥斗,象征家庭幸福,睦族和諧,鄉間友愛,五谷豐登,如意吉祥,財源廣進。
相傳蘇村開村先祖蘇懷遠號召先民努力開枝散葉,去各地開拓發展,并且訓話:“你們空手去哪有飯吃,乞食都要有只兜”,“搵食行遠點,帶只斗”。所以流傳至今,蘇村家家戶戶都保傳有一只斗。日常用斗來裝米,凡有婚嫁喜事,新居入伙都用斗盛放好意頭的物品敬神,供奉祖先,希望保佑平安,帶來好運?!鞍荻贰卑莸木褪敲考颐繎舻摹岸贰?。
后人為了紀念先祖當年開村時帶的金斗和先祖蘇懷遠,感恩先祖恩德,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九日,四面八方的村民自發地聚集到蘇村天后廟,將耕種的糧食蔬菜等捐出,善心人捐資行善,村民們自行組織齊齊動手煮齋飯,用齋飯敬神,飯后集中到天后廟前廣場,于廣場中間放置一個“金斗”,村民們手持生菜和風車等物,圍繞金斗轉運祈福。
“食齋”是蘇村人憶苦思甜,不忘先祖沿北江南下,歷盡艱辛、風餐露宿,糧食用盡后食野果、野菜充饑,開拓南海建設嶺南的初心。
“拜斗轉運”是祈求天調雨順、五谷豐登、斗轉星(腥)移、轉高時運、心想事成,展現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蘇村拜斗活動已近九百年歷史,通過這一傳統活動,凝聚民心、積德行善、救世濟民,傳承和發揚蘇村歷史文化,告誡子孫后代要珍惜現時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同心同德共建和諧美好生活。

為進一步提升丹灶鎮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留住和吸引更多新興產業青年人才到丹灶工作生活,3月23日,新興產業青年調研座談會(仙湖氫谷片區)在澹如書屋召開,了解青年人才的發展需求,做好青年人才的服務工作,助力丹灶鎮積極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
近年來,丹灶堅守產業為根、創新為魂,高起點打造48平方公里的仙湖氫谷,高標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氫能產業發展走在全國最前列,引進百億級央企國家電投華南氫能產業基地項目落戶丹灶,仙湖實驗室積極對接大院大所,匯聚一大批“翹楚”平臺項目、院士項目、省市區人才團隊項目,打造了丹灶人才聚集新高地,使得一批高端創新青年人才相繼落戶。
青年人才是決定一個地區發展活力的關鍵所在,如何吸引青年人才、發揮青年力量,是一座城市持續發展的永恒命題。2022年,丹灶鎮提出要奮力建設大灣區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標桿鎮,打造年輕有為的現代化活力新丹灶。座談會聚焦新興產業青年人才所想所需,參會人員圍繞交通住宿、醫療社保、子女教育、生活配套、娛樂休閑、婚戀交友等方面各抒己見,并就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談認識、提建議。
“丹灶很多地方都存在乘坐公交車難的問題,現有公交車的次數頻率不夠,路線布局還需進一步優化,希望能夠增設直達佛山西站、桂城、禪城等公交路線,以滿足青年人的出行需求?!薄拔嗲嗄耆嗽ぴ?,需要進一步完善城市配套,仙湖附近的商業配套較少,青年人購物娛樂不方便,每次都要去很遠的地方消費?!薄敖ㄗh關注青年人才的職業發展,引進繼續教育、技能培訓等平臺?!?.....丹灶鎮黨委副書記冼增強認真聽取發言,不時與大家深入交流,現場氣氛活躍。冼增強要求有關部門將此次座談會的內容及時整理、認真研究,切實做好青年人才的發展保障服務。
“希望大家多給政府一些意見和建議,我們將逐步把丹灶打造成大家都喜歡的地方?!辟鰪姳硎?,把青年人才留下來,企業才有未來,一個地方才有未來。接下來,丹灶鎮將進一步凝聚各方共識和力量,積極推動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與企業一起形成合力,根據青年所需,提供丹灶所能,為丹灶新興產業青年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臺,確保青年人才引得進來、留得下來、干得下去。
本次系列調研由丹灶鎮委黨校、黨建辦(人才辦)、經發辦、人社分局、團鎮委、宣文辦等部門聯合策劃,本周還將繼續組織南海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大金智地、華南五金產業基地等片區的企業青年代表或管理人員座談,并同時向企業、院校發放《新興產業青年調研問卷》,為建設大灣區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標桿鎮、打造年輕有為的現代化活力新丹灶提供決策依據。
近年來,丹灶鎮堅持黨管人才,建立三級聯動的人才服務機制,以高質量人才服務吸引、留住人才,向人才提供6大類85項業務的咨詢、指引、協辦、代辦等“保姆式”服務,統一承接優秀人才認定、人才津補貼、人才落戶、人才創業項目等各類需求。座談會當天還邀請了南海區專職人才客戶經理做人才政策宣講,為企業深入解讀人才政策,提高人才政策知曉度,助力企業做好人才管理服務和人才隊伍建設。
佛北戰新,創新夢想。一起解讀萬億佛山的新戰略。今日我們同大家點評的是佛北戰新產業園中的一個網紅鎮街,三水蘆苞。
早幾年熱播的《十二道鋒味》節目,將蘆苞的長岐古村帶進全國觀眾視線,蘆苞一時聲名在外,還常年吸引一批批全國頂尖級書畫家過來寫生創作。蘆苞,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因為這里有詩和遠方。
800多年前,著名詩人楊萬里行經蘆苞時,就被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文。而800年后的今天,千年古鎮蘆苞也迎來了一次自己做作者的機會。
在佛北九鎮街中,蘆苞的“王牌”是什么?那一定是“環境留人”,在佛北戰新產業園中創造向往的生活。
北江邊上的蘆苞,不但有著著名的古建筑胥江祖廟,有長岐、獨樹崗等歷史文化名村,有蘆苞溫泉、蘆苞涌花海等絕美景觀,還有蘆苞臘味、魚干、臭屁醋、河鮮等眾多美食……
這么多得天獨厚的資源,都是蘆苞在佛北片區中錯位發展的優勢所在。蘆苞已經提前做好了起跑的準備,提出要一邊依托先天歷史稟賦打造文旅產業戰場,一邊在新增工業用地、盤活低效用地上下功夫,建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主戰場,全力將蘆苞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打造成為佛北戰新產業園的拓展區。
未來,以“文旅+裝備制造”建設“雙發展戰場”的美麗蘆苞,定能成為佛北戰新產業園奮斗者的向往所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