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區林岳何時開村?開村址在哪里?
桂城林岳,一個產業興旺、美食飄香的地方。這里擁有亮眼的紅木產業,也有清甜的吊絲丹筍。
林岳,風景秀麗,古跡眾多,且四面環水,林岳居民在此枕水而居,依江而漁,數百年來,很是悠然。
探尋林岳的歷史,在這里,除了出土過文物,還有一個生動的開村故事。
在元朝的《南海志》“南??h坊里”中記載有“林岳里”,是暫時發現的最早出現在方志上的桂城地名。
關于林岳的地理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
一批文物的出土更為林岳增加了傳奇色彩。1982年,在林岳磚廠西側娥眉坑、西坑崗就出土一批漢代文物,有銅鏡、陶器、壺、碗、杯、屋、灶、井、倉及陶塑動物,現在展陳于南海博物館。
另在林岳的一個山崗上出土宋代銅錢,經查證是“崇寧通寶”(公元1102年的錢幣),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
林岳出土的
北宋錢幣崇寧通寶
而更生動的林岳開村故事,還跟宋代的三位男子有關。
相傳南宋時期,中原兵荒馬亂,古人紛紛遷徙到廣東。
其中郭子原、何光、吳顯三人乘竹筏,沿南雄湞江向南順流而下,漂至番禺石壁陳頭崗前被江水漩到一處小山丘下。只見北面山頭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山下周圍都是露出水面的河灘、沼澤、沙丘,為躲避戰亂,三人遂定居于此,效仿“桃園結義”結為異姓兄弟,又以三級紅石作為三姓共存的歷史見證,并為此地取名“林岳”,意為“林立人才、岳望中原”。
在明清時期,此處名為林岳堡,東北與季華堡交界,東南與順德方塔交界,西北與平洲堡交界,西南與順德文海及勒竹交界,堡內村總稱林岳。當時,林岳曾有“八景”,分別名為旭日東升、石橋滴水、半路耕鋤、寶鴨穿蓮、圣廟疏鐘、茶園晚望、樹下行人、帥府榕蔭。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制約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的堵點,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切實維護交通運輸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將執法力度與執法溫度緊密融合,嚴格執法與服務群眾有機統一,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日,市交通運輸局高明綜合執法支隊在處理一宗擅自進行超限運輸案件時,聚焦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在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的同時,有溫度地開展執法,切實做到為企業排憂解難,剛柔并濟顯擔當,獲得了企業的肯定和贊許。
詳情回顧
市交通運輸局高明綜合執法支隊在巡查時查扣了一輛未經許可擅自進行超限運輸的大件運輸車輛。因時間緊急且對申請程序不夠了解,該企業未辦理《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證》,執法人員依法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
經調查,該車輛運輸的是高明區明城鎮某生產企業生產線急需安裝的配件,屬于不可解體的特殊大型機械。若該配件裝配不及時,將影響生產線的運行和交收時間。對企業而言,將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對此,市交通運輸局高明綜合執法支隊快速反應,優化工作流程,協助當事人加急辦理超限運輸相關許可手續,發放《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證》,以解企業燃眉之急,做到嚴格執法與溫情服務并存。
接下來,佛山市交通運輸部門將繼續堅持“執法為公、執法為民”的宗旨,進一步提升辦事效率、優化執法流程、推進溫情執法,打造“有溫度、有態度”的交通執法隊伍,以實際行動切實規范交通運輸市場秩序,提升依法辦事和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3月25日上午,市環委辦組織召開佛山市工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座談會,市環委辦趙智三級調研員,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城管執法局等行業主管部門,以及4家建設單位(開發商)、3家施工單位、4家監理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上,市環委辦通報了2021年工地揚塵污染防治專項檢查情況,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城管執法局分別通報了相關查處情況。建設單位代表先后進行了表態發言,表示將進一步壓實主體職責,加強制度建設,責任落實到人,嚴格做好各項工地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趙智要求:
01、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
建設單位、監管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落實好企業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
02、壓實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
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按照部門職責,進一步履行監管責任,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佛山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實施監管,對違法行為依法依規進行處罰、誠信扣分等。對監管處罰不到位的情況,市環委會將進行通報。
03、壓實參建單位主體責任
施工工地的業主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都處在大氣污染防治的第一線,要嚴格落實揚塵防治“六個100%”、工地油品直送制度、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管理責任,把工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重視起來,從制度上、源頭上想辦法、出思路,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工地現場的工作人員,堅決杜絕揚塵污染防治屢犯不改、反復出現的問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