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水推出“就業一件事”集成服務 5件事可實現一次性辦理
“5件事跑一次,十幾分鐘就辦完了,方便又高效?!?月31日,三水首名體驗“就業一件事”集成服務的市民李國彬說。當日,三水區行政服務中心開展“就業一件事”集成服務,并成功受理首宗業務。
“就業一件事”集成服務,即“就業創業證”申領、就業登記、檔案接收、高等學校等畢業生接收手續辦理、高校畢業生基層崗位補貼申領,這5件事可實現一次性辦理。辦理流程優化,群眾辦事更加便捷高效。
以往市民辦理上述5個事項,需按照不同事項、準備不同資料分別進行辦理。辦理流程較復雜,群眾需多頭跑腿?!熬蜆I一件事”集成服務將5項業務整合,通過填寫一張表、到一個窗口、提供一次資料,便能“一站式”辦理5個事項。
辦理過程中,申請人只需填寫“就業創業登記表”基礎信息并出示相關資料,工作人員在系統上登記、審核相關信息,打印形成“高校畢業生就業一件事申請表”,待申請人簽字后,便完成了相關業務申報。
其中,“就業創業證”申領和就業登記可即時辦結。高校等畢業生接收、高校畢業生基層崗位補貼申領等事項,則需網上申請,再由系統分發給各部門審批辦理。
李國彬表示,作為三水人,他為三水有這樣高效的服務感到自豪,也會向更多朋友推薦該業務,相信能增強人才在三水創業或工作的歸屬感。
三水區政數局政務管理股股長葉林表示,減輕企業和群眾辦事負擔,提速提效政務服務,一直是三水區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方向。接下來,三水區將圍繞自然人生命周期關鍵節點,開展更多“一件事”服務,如“出生一件事”“退休一件事”等,為更多群眾提供辦事便利。

3月22日,高明區更合鎮吉田村智慧農業園區的稻田內迎來了一群客人。來自央廣網的直播團隊走進吉田村,向全國觀眾直播了吉田村無人水稻農場的春耕場景,無人農機馳騁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
同一時間,高明區萬畝稻田內,春耕的大幕徐徐拉開。萬畝稻田利用“冬閑田”種植了千畝油菜花,春耕開始前,這些油菜花被大型農機打碎,成為早造水稻的肥料。
先進的大型農機,儼然已經成為高明春耕的主角。在以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為主的高明,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為高明農業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撐。一方面,不斷推廣應用的先進大型農機成為高明保障糧食生產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在不斷探索農村產業振興的過程中,農業生產科技水平的持續提升,為夯實高明第一產業基礎和真正實現產業融合提供了保障。
機械唱主角效率有保障
作為高明吉田智慧農業園區的最大亮點,無人水稻農場可實現水稻耕、種、管、收全流程無人化操作。農戶通過云管控平臺,就能迅速掌握農田的酸堿度、降雨量、溫度等數據,真正實現智慧種田。
中科機器研究院院長、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鄒湘軍是將無人農機設備引入吉田村的牽頭人之一。鄒湘軍表示,他在對吉田村的實地走訪考察中發現,村里由于距離城區遠,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日常擔起農業耕種責任的都是老年人。他們既不能承擔高強度的勞動,又缺乏科學知識來使用高科技農機設備。長期缺乏勞動力,導致村中出現耕地撂荒現象。
用無人機代替人力進行耕種,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便迎刃而解。原本需要村民辛苦耕種的早造水稻,如今只需要農機員動動手指,依靠5G和北斗導航定位的無人農機,就能精準駛到稻田里,以每小時數十畝的速度種下秧苗。
高明是粵港澳大灣區著名的魚米之鄉,是糧食生產大區。今年,高明糧食播種面積位居全市首位,承擔全市72.29%的主要糧食播種任務。如何填補勞動力缺口,提高水稻種植效率,高質量完成種糧任務,是高明當前面臨的問題。也正因為如此,農業生產機械化對高明農業產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為了順利完成種糧任務,高明近年來在激勵農民多種糧、鼓勵復墾撂荒地上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水稻種植面積持續增加。但與此同時,勞動力長期短缺與耕作面積持續增加的矛盾愈加突出。新增的耕地由誰去耕,耕作的效率如何提升,成為困擾不少農村的新問題。
“農業生產機械化最大的益處是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备呙鲄^明麗農業公司負責人、廣東省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梁慶斌說,如今只需要3人,在大型農機的幫助下就能完成近800畝的水稻耕種,其效率遠非傳統人力耕種方式可比。以高明吉田智慧農業園區為例,無人農機種植水稻不僅效率高,產量還比人工種植每畝提高了200公斤~300公斤,且降低了用藥、維護等一系列成本。
由此可見,想真正種好糧,提升糧食單產水平,農業機械化的文章必須做足,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著力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種糧高標準精種又精育
除了勞動力短缺、生產效率不高等問題需要解決外,農業產業現代化的新形勢,也在呼喚著農業機械化時代的到來。
清明前的高明,萬畝稻田已經開始了早造水稻的播種。一個月前,這里還種滿了冬種油菜花,成為市民游客青睞的網紅打卡點。如今,油菜花早已被行經稻田的大型機械打碎,成為今年早稻的重要養料。
過去,在萬畝稻田項目串聯成“萬畝”之前,高明區明城鎮崇步農業園區的稻田分屬不同的村民,大家各自耕作各自收成,既沒有使用大型器械的必要,也沒有這樣的土地條件。2020年,以崇步農業園區為核心區的高明萬畝稻田項目正式運營,僅靠現有的人力無法兼顧連片近萬畝稻田的耕作和收成,機械便自然而然成為新的選擇。
高明萬畝稻田不是單純的農業種植,它從落地之初就被作為高明農業產業現代化的重要項目來落實推進。因此,在種稻之余,還有了稻蝦共養、稻田火車和觀光體驗,成為與農業種植密不可分的產業項目。
只有高質量的機械化,才能夠滿足萬畝稻田大面積、高標準的種植要求。作為首個入駐高明萬畝稻田項目的高科技農企,廣東銀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崇步農業園區核心區建設了5G智慧農田項目。種植戶借助5G技術以及無人機監測,能夠足不出戶對稻田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實現對稻田的精種精育。
此外,目前進駐高明萬畝稻田核心區的農企均有采用旱地直播方式種植水稻。水稻直播直接跳過育秧階段和移栽階段,將稻谷直接播種在稻田里,采用直播方式能夠進一步節省勞動力,實現水稻生產的輕型化和規?;?。企業還開發了稻谷烘干、貯藏等新技術,進一步補足了高明的水稻生產產業鏈。
如今,高明農業生產機械化將水稻的種植、產出、加工、銷售等環節更緊密地連在一起,在確保糧食安全與糧食有效供給的前提下,促進第一產業更好地與文旅等業態融合,既做到糧食保障功能堅實穩固,又不斷擴展生態休閑功能。
種田有效益人才愿回流
目前,農業生產機械化對高明農業農村發展的促進作用已經逐步顯現。
智慧農業園區落地吉田村給村里帶來的變化,吉田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鐘志強是看在眼里、甜在心里。鐘志強說,2021年村里產的早造水稻由于有了無人農場等科技元素的加持,水稻質量上乘,每擔稻谷的售價是原來的3倍。有了經濟效益,吉田村對智慧農業園區的發展信心也更足了。今年,該村計劃繼續推進土地集約利用工作,視情況再擴大無人水稻農場的規模。
更為重要的是,自從開發了無人種植,不少村民選擇回流吉田村?!爸辽儆?0位村民回來參與了項目投資或者系統操作?!辩娭緩姳硎?,吉田村發展非常需要年輕人的回流以及人才的加入。
有著豐富農機操控經驗的符文龍加入了吉田村智慧農業園區。他說,無人農機的逐步應用,代表高明農業耕作科技的迅速發展,農民的勞動強度不斷降低,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卻不斷提升,行業前景可期。
3月初召開的高明區2022年度鄉村振興暨農業產業現代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要以產業帶動發展、以發展集聚人氣、以人氣推動振興。從吉田智慧農業園區的發展來看,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無疑是農村重新聚集人氣的關鍵舉措。據了解,今年高明將力爭在吉田村的基礎上,再增加1000畝無人水稻農場,在“無人”吸引“有人”的探索中更進一步。
今年1月印發的《“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階段,對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新的更為迫切的要求,也為農業機械化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要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做大做強農業機械化產業群產業鏈,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
高明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將有利于高明發展現代都市農業,進一步推動高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今年,高明將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做好農業產業“萬畝千畝工程”,加快一批新的農業重點項目落地,讓農業成為高明打造“全能冠軍”、發展復合型經濟的重要支撐。
3月31日,南海區人社局、社保局、政數局聯合推出“高校畢業生”“創業”“工亡人員有關待遇”“傷殘待遇申領”“工傷醫療待遇申領”“退休”等6個線下“一件事一次辦”主題,進一步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讓群眾辦事更有幸福感。這是繼去年推出“退休”“就業”“失業”等3個線上“一件事一次辦”主題后又一次政務服務優化成果集中發布。
“一件事一次辦”申請辦理更便捷
過去,群眾要辦理相關業務時要跑多個窗口,逐項業務申請辦理,重復提交各種材料,費時又麻煩。改革后,群眾在一個窗口即可一次性申請辦理多個事項,實行“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表申請”“一次辦結”,大大減少群眾提交材料、跑腿次數及辦理時間。
如何進行申請辦理呢?以“創業一件事”為例,符合條件的群眾辦理業務時,只需按照辦事指南要求向綜合窗口一次性提交“備案登記表、身份證、彩色照片”申請材料。綜合窗口收件后,通過系統信息化支撐,群眾申請信息及部門審批數據資源實現集中歸集和部門互認共享,各審批后臺按照既定流程聯動辦理并完成審批后,一次性將辦理結果統一流轉到綜合窗口,由綜合窗口采取現場發放、包郵寄送、網上傳輸等方式送達申請人。群眾只需申請一次,即可辦理多項業務。具體“一件事一次辦”主題辦事指南可在廣東省政務服務網南海專區獲取。
3月31,市民李小姐在西樵鎮行政服務中心辦理業務,提交一份材料就能同時辦兩件事,并被告知所有結果將于4日內拿到?!罢娴谋憷撕枚??!崩钚〗銥檫@項改革點贊。
“一件事一次辦”數字化審批更高效
通過推行“一件事一次辦”,南海打破原有單一審批事項辦事流程及信息壁壘,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互認互用,辦事人申報信息、各部門審批信息及審批結果、電子證照在共享交互平臺內流轉并共享復用,審批過程在線上自動分發與流轉,建立起“一窗受理、內部流轉、同步審批、統一發證”的新模式,將“多事項多次辦”整合為“多事項一次辦”,最大化“減材料、減時限、減跑動”。如“工傷醫療待遇申領一件事”,材料從原來的44項縮減到現在的13項,材料壓減率為70%,審批時間從法定時限60天壓縮到20天,審批時間壓減率為66.7%,跑出便民加速度。
接下來,南海將持續推動審批流程再造,不斷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推出更多的“一件事一次辦”主題,讓企業和群眾更便捷辦事。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